廖繼春(1902-1976)早期受東京美術學校外光派畫風影響,作品構圖嚴謹,畫風寫實,以細膩筆觸表現南國的地方色彩。
後受日本畫家梅原龍三郎影響,開始嘗試突破原有的形體與色彩,並將民俗色彩表現於畫作。
1962年赴歐美考察返臺後,作品跨向具象與抽象之間,尤喜以粉紅色入畫,畫風抒情感性,亮麗和諧。
廖繼春積極推行藝術教育和美學,先後與畫友成立赤陽洋畫會、赤島社、臺陽美術協會,推廣臺灣新美術運動,
戰後並長期擔任「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亦鼓勵與支持學生郭東榮、劉國松等人組織現代繪畫團體「五月畫會」,對臺灣畫壇具重要影響。
*劇情簡介出自發行者_國立台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