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的歷史際遇,造就了今天極為多樣性的摩洛哥;阿拉伯-伊斯蘭、安達魯西亞-尤太、歐洲、黑色非洲等文化都在此和柏柏文化相遇,結出的纍纍果實各自綻放著不同的丰采。
柏柏人是馬格里布的原住民,希臘神話中吸收了部分的柏柏傳說,而摩洛哥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極西之地。
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先傳入北非,後來柏柏人分別出了一位教宗、一位羅馬皇帝,以及一位重要的神學家。七世紀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柏柏人很快就加入阿拉伯人,跟著一起渡海征服了伊比利半島。
由於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性堅韌而強悍的柏柏人不出半個世紀就把阿拉伯帝國永遠趕出了北非;此後柏柏人逐漸與阿拉伯人融合,阿拉伯文化隨著伊斯蘭教而成為主流,
但無可避免地出現柏柏化的特徵,成為「柏柏化的阿拉伯文化」,例如摩洛哥通行的阿拉伯語分支是公認最難聽懂的。
摩洛哥各朝代在阿拉伯與柏柏之間輪替,漸漸變得不分彼此,不過統治者都必須得到各地柏柏部族勢力的支持,而各部族間不時發生衝突,因擁立不同蘇丹而生的內戰更是家常便飯。
18世紀以前摩洛哥的領土最北包括了伊比利半島大半,東至今突尼西亞,向南達到今馬利境內。
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上的非基督徒遭到驅逐,當時這些穆斯林和尤太人同被稱為摩爾人,這群難民為摩洛哥帶來了安達魯西亞-尤太文化,或稱摩爾風格,至今已是摩洛哥建築、藝術的註冊商標。
資料來源:Readmoo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