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文林銀行》賴皓韋老師最震撼的理財教育。#
把銀行搬進校園,讓孩子學習自己賺錢自己花。
當辛苦的努力轉化為報酬,金錢變得無比珍貴,
一次次的練習及試誤,讓孩子在過程中形塑出正確的價值觀,
更學會選擇、負責、自律、合作、分享等重要能力。
把理財教育帶入校園裡,孩子會變得唯利是圖,還是學會深思熟慮做選擇?
2015年,文林國小的賴皓韋老師為了改善校園裡原有的獎勵制度,引進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遊戲──在校園中打造一間「文林銀行」。
每學期,班級導師都會獲得一筆固定金額的「文林幣」,用以鼓勵並獎勵學生。
而學生可以透過「工作」表現,來賺取薪水。此外,校園裡也設立了「文林柑仔店」,讓學生可以用賺來的文林幣買東西。
從一開始少數家長的質疑,到後來眾人的支持,這個理財實驗為校園帶來滿滿的創新與活力:學生們熱血應徵各種工作,精打細算存錢在畢業特賣會大肆購物。
孩子們不僅學會分辦需要與想要,也懂得合資力量大,更在老師的帶領下捐款送愛心。
當然,也有令老師捏把冷汗的小插曲,像是有學生透過代購賺錢、甚至還曾發生過銀行盜領案!
「培養學生財務自主,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是賴皓韋推動文林銀行的最大目標與動機。
把金錢教育落實在校園生活中,讓孩子們能夠實際學習選擇、體會責任、並在犯錯中成長。
在反覆練習主動選擇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形塑出一生受用的價值觀,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寶藏。
資料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