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不存在

◎ 與混亂世界逆行的傻子
  大衛.喬丹是19世紀的分類學家,也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創校校長,
  他畢生沉迷於為自然界帶來秩序,發現了當時人類所知近五分之一的魚類。
  但他發現的隱藏的生命藍圖越多,宇宙似乎就越喜歡阻撓他。
  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使他保存於玻璃罐中的一千件標本心血全部粉碎。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人可能已經放棄,屈服於絕望。
  喬丹呢?他仔細查看腳下的殘骸,認出第一條他知道的魚,
  接著信心十足地,從頭開始建立他的研究收藏。
  這次,他採用一種聰明創新的保存方法──用一根針將標籤縫在魚身上。
  當世界陷入混亂,他用一根針來重建秩序。

  ◎ 失序的人生,該何去何從?
  當作者露露.米勒初次聽聞這件軼事時,她認為喬丹是個傻瓜。
  但隨著她自己的生活慢慢分崩離析,她對喬丹萌生好奇心,
  他是如何堅持不懈?背後支撐他的動力是什麼?

  米勒開始發掘喬丹的生平故事,試圖從中找到人生的指引,
  隨著越來越深入其中,她竟踏上一場離奇曲折的旅程,
  一度彷彿找到答案,隨之又必須推翻,甚至發現喬丹的不堪祕密。

  本書不僅僅是對於自然科學的追求,更關於一個人存在的價值,
  以及信念是如何支撐我們,又是如何傷害我們。
  最終,她放棄了喬丹一直執著不放的「魚類」,
  找到生活的意義與甜蜜所在──
資料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