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歲冗員上班族,憤而離職成為精神科醫師的理由
隨著科技發展、醫療進步、少子化等趨勢,職場與人類生活已然密不可分,我們一生中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六十歲退休享樂的夢想幾近破滅。在如此演化之中,漫無止盡的職場生涯讓許多工作人的壓力日益增大無處宣洩,或忙到沒時間享受人生,或看不見未來、不曉得如何面對自己——你,也正因此而苦不堪言嗎?
本書作者「尾林譽史」原本也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日本老牌企業瑞可利(Recruit)擔任業務人員。因為適性不佳與職場高壓,拚了命努力卻成果不彰的他感覺自己就像「公司的冗員」,長年來不斷苦惱著自身出路,遲遲找不到心裡「真正想要做的事」。
某天,尾林陪著身心俱疲的後輩求助於公司裡的職業醫學醫師,希望能借助專業、得到治療。然而,他們卻只經歷了一場毫無幫助的對談,遭到兼職醫生不專業又冷淡的敷衍對待。眼見勞動者的精神問題年年增長卻被如此忽視,尾林感到憤怒與惋惜。於是,下定了決心之後,年過三十的他憤而辭職,重新準備大學考試,進入醫學院,成為精神科醫師。
讀醫期間,尾林更加感受到醫學界對於「職業醫學醫師」之不重視;同時,在現今職場上,提供給上班族內心支持的機制遠遠不足。因此他毅然決定,要以救助痛苦職場人為己任,將「讓大家用好心情工作」視為一生志業。
資料來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