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交流 👬

(1)暨大與921地震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47發生芮氏7.3級強烈的集集大地震,本校地處埔里盆地外圍,校舍受相當破壞,需費時復建。9月22日正逢本校88學年度開學日,為保障學生受教權,全校北遷暫借臺大、師大、政大等校復課。半年後,89年3月8日再返回埔里校區上課。

暨大所在的埔里鎮受災嚴重,當然也造成本校入口的邊坡崩落,以及各建物非結構物與部份結構物損害,師生經歷沒水沒電、管線破裂與通訊中斷等震災惨況,是現今就學的同學們很難體會的經驗。震後學校進行邊坡整治與建物結構補強,本校綜合教學大樓外牆因震損而補強的鋼構,刻意漆上土耳其藍,正是在紀念這段歷史,或可稍窺當時地震災害。

 

(2)城鎮環境運動

102年暨大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連結埔里公私組織成立「埔里研究會」,透過問卷調查發現埔里人最關心「環境議題」。

在環境營造方面,水沙連人社中心103年與18度c巧克力工房合作,推動埔里環境營造運動,總計19個里與社區發展協會,以及5所國中小學參加提案,草根行動參與可謂相當積極。

至於空氣污染問題,水沙連人社中心103年除參與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活動,也連結資管系戴榮賦教授研發「空污微型感測器」與「在地空氣品質即時地圖」,搭配空污減量志工培訓,研發多項環境教育教案,如霾哥來了偶動畫、阿芙特村繪本等,成為全國民間空污減量行動的示範城鎮。

 

(3)水資源維護

埔里地區以好山好水聞名,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含濕地、湧泉、瀑布、水圳及地下水等,不僅造就出礦泉水、紹興酒、茭白筍、造紙等水產業,也有許多洗衣池、水媽祖的人文地景。鑒於埔里水資源與地方發展的緊密性,暨大土木系教授群近年來與知名生態專家彭國棟副教授合作,積極投入烏溪中上游的水資源與地方社會發展課題之行動研究,也以埔里水資源作為基礎,開授許多「社區環境教育實作」、「水圳與環境踏查」的通識教育課程,建立學生對於水資源能永續利用的基本認知與行動能力。

 

(4)科技導入,節能幸福筍

埔里,是臺灣茭白筍產業的重鎮,素有茭白筍王國美譽。這項特殊性的地方產業,因多數農友以高壓鈉燈光照調節產期,使得四季豐收,雖帶動埔里農業經濟發展,卻隱藏水資源與農廢再利用,以及因光照影響埔里夜間生態環境與生活品質的課題。

如何促進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共榮,本校科技學院師生於108年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支持下,優先選擇光照問題,遊說若干農民參與LED燈田間試驗計畫。階段性成果顯示:改用低耗能、低成本的LED燈不僅可節省3/4電費且不會造成巨大光害,對生態影響較小;農友期待試驗成功後帶動埔里茭白筍產業更大效益。另方面,科技學院團隊也針對茭白筍殼等農廢資材的循環利用進行研究與實驗,企盼協助地方特色產業轉型發展。

 

(5)青年留鄉參與社區營造

早期由巴布薩族移墾的籃城社區,社區早年為求土地、水圳、物產的捍集,透過集英館的設置,學習武術保衛村莊,此武術文化,迄今業已百年。另方面,近年透過社區彩繪牆的繪畫,也呈現籃城早年務農的農業意象,其中更保留許多曬穀、打穀等農家技術。

105年,一群關心農村土地利用與農業發展的暨大畢業生,進住籃城社區成立「籃城好生活」,討論青年進入農村的問題,期間發起共耕友善水稻公田活動,策畫插秧、採收、市集、冬至圓等系列活動,邀各界回顧籃城水稻與武術文化,和諧地串起人與土地的美好互動。嗣後更成立「穀笠合作社」,推動各項農村調查與農業契作的事業,探索青年留於鄉村生活、工作的可能性。

 

(6)危機即是轉機,桃米生態村的營造

危機就是轉機!921大地震發生迄今已二十餘年,原本屬於典型的鄉村社區的桃米社區,在921大地震後,期間歷經「震災觸動社造夢想與學習、社區自主的試運作、社區組織的多元化競合、社造願景的整合與創新」四個時期,透過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積極協助輔導,桃米社區居民在地震後致力展開各項參與學習,配合原有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及暨大師生陸續共同加入,在短短數年間逐步以「生態村」的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成功轉型為921震災社區重建的著名案例。

近年本校沙連人社中心於104年與社區內各組織成立「桃米生態村社造協進會」,協助社區內跨組織議題研商與行動方案設計,於110年獲得農委會金牌農村殊榮肯定。

  • 點擊數: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