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

當身體被病魔吞噬, 生命還有意義嗎? 我們延長的是生命? 還是痛苦? 從小就愛往外跑的溫金盛, 國二時就展現其棒球才華, 國三時從捕手轉換成投手身份, 而更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當上職棒選手。但就在他高二時, 卻因為一場車禍, 造成頸椎粉碎性骨折、神經系統受損、身體無法調節體溫跟排汗、四肢無法動彈, 僅剩頸部以上還能與人溝通, 對熱愛棒球的溫金盛而言比死還難過。從此溫金盛倒臥病床長達二十五年, 整個家庭幾乎被他拖垮了, 母親因過度勞累而腦溢血過世, 七十多歲的老父親也為了家裡的經濟以及照顧金盛而傷透腦筋, 而自責的溫金盛更對人生失去了目標, 於是開始有了「安樂死」的念頭, 他想要解脫自己, 也解脫家人。然而安樂死在台灣並未立法, 溫金盛無力負擔安樂死的費用, 家人更是反對安樂死, 老父親認為金盛是自己的心頭肉, 根本不答應兒子選擇安樂死, 但他也沒有任何改善家庭現況與金盛病情的方法, 一家人的生活就彷彿溫金盛的身體一樣, 逐漸陷入無法動彈的困境中。當病痛將人的靈魂被困在衰敗的軀殼裡, 只是不斷承受著痛苦與煎熬, 如果病人希望握有死亡門票的權利, 以自己所定義的「善終」劃下句號, 他可不可以選擇有尊嚴地死去呢? 他人生的下一站又該開往何處?